Thursday, August 24, 2006

你的同道對鼓膜通氣管的看法 – 28年後之再問卷

題目:What Your Colleagues Think of Tympanostomy Tubes –
28 Years Later ()
著者:Todd NW (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tlanta, Georgia,USA)
出處:Laryngoscope 1999;109:1028-1032.
內容:Armstrong BM 是一位提倡以鼓膜通氣管來治療積液性中耳炎的先驅。1954年他在AMA Arch Otolaryngol這本雜誌上提出〝A new treatment for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之後,鼓膜通氣管的使用就逐漸變得很普遍。過了10多年,Armstrong對使用的醫師作過一番調查後,即於1968年的Laryngoscope上發表了〝What your colleagues think of tympanostomy tubes〞這篇文章。本文著者則是在大約又過了30年後,依樣畫葫蘆的作了一番調查及報告。著者按Armstrong的方式問卷給美國耳鼻喉科學會的426名會員及會員候選人86人。回函率為69.3%。結果為:使用塑膠材料 polyethylene的喜好率由28年前的75%降為13%。裝置在鼓膜上的位置大家漸漸往前移,雖然鼓膜前下方仍是最多會員喜好的位置(52%),但有23%的會員喜歡前上方,這在28年前只有1%。曾經看到通氣管造成永久性鼓膜穿孔的比率,由以前的26%增加到目前的93%。曾經見過通氣管造成膽脂瘤形成的比率,也由以前的8%增加到38%。以前的人表示通氣管平均可以維持4個月不掉,目前卻高達18個月。以Teflon及Silastic為材質的通氣管較為今人所喜愛。以前與現在相同的一樣數據是:大約19%的病人需再次放置。
附註:當摘錄者還在當住院醫師(1976 - 80)時,tympanostomy tube是hand – made and home – made的。進來醫局沒幾天,學長就會教導使用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polyethylene tube用鑷子夾著一端,將另一端在火上過一下,tube的一端就會像領子一樣外翻,經過多次演練,熟能生巧之下,就能做出一個像樣的grommet。還有,我們那時候放tube時,是用反射鏡及肉眼,而非使用顯微鏡。
摘錄者:林凱南
題目:Effect of Intratympanic Gentamicin on Hearing and Tinnitus in
Meniere’s Disease (梅尼爾氏病中耳腔注射Gentamicin的效果)
著者:Eklund S, Pyykko I, Aalto H, Ishizaki H, Vasama J–P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University Hospital of Helsinki,
Helsinki, Finland; and Karolinska Hospital, Stockholm, Sweden)
出處:Am J Otol 1999;20:350-356.
內容:對於梅尼爾氏病之難以控制者,前庭神經切除及迷路切除術已成治療的黃金準則。兩者都可消除嚴重的眩暈,但前者屬於較具危險性的手術,後者則聽力無法保留且仍有15%到20%的平衡障礙。藥理學的迷路切除(pharmacologic labyrinthectomy)即是利用藥物的毒性來達成上述的好處而避免其壞處。作法包括全身性使用鏈黴素(streptomycin)或是局部在耳內注射aminoglycoside。可是鏈黴素對於橢圓囊及圓囊的感覺細胞作用不完全,會造成治療後的振動幻視(oscillopsia),全身性的使用也會影響聽力。近年來對於單側的梅尼爾氏病,有較多的專家改以gentamicin(GM)作耳內注射,並以病人發生ataxia、眼振,或溫差試驗的結果做為停藥的指標–雖然如此,多次耳內注射仍會造成聽力減退,即便是有報告說小量注射不會造成聽障。本文著者對1987至1995之間93名難治的梅尼爾氏病人施以耳內GM注射。將pH 5.4的GM注射劑(40 mg/mL)以食鹽水稀釋成30 mg/mL,並加入0.6 M的sodium bicarbonate溶液調成pH 6.8。鼓膜下方以phenol作表面麻醉後,即以tuberculin (1 mL)針筒配上22號長針注入0.3到0.5 mL的GM溶液。病人躺15分鐘才下來。著者原計劃是連續注射4天,但由於陸續發現有些病人聽力變差,就在後來的病人中減少次數。總計21例注射4次,8例3次,53例2次,11例僅注射1次。有41例因眩暈再發而於1年內再度注射,2年後才再注射者有2例。對於聽力的影響:治療前平均聽力60 dB,術後為68 dB,兩者為有意義的差別。治療前聽力損失大於60 dB者,較容易導致全聾。93例中,有35例聽力損失超過10 dB,44例無顯著變化,14例聽力改善超過10 dB。聽力變差多在注射GM之近期內發生。至於耳鳴症狀的改善,93例中有17例耳鳴停止。連同這17例在內,總共50例耳鳴改善,38例無顯著差別,5例惡化。治療前聽力在90 dB以內的,耳鳴改善較為顯著。
評論:從中耳腔給藥的途徑除了直接以針筒注射以外,尚有先放置grommet,再從grommet打入藥物,或者使用價格昂貴的round window microcatheter。藥物方面除了aminoglycoside之外,尚有glutamate antagonist, steroid,及antioxidant可以給,或許有一天「雞尾酒」式的治療配方會出現。
摘錄者:林凱南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