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4, 2006

21世紀耳外科將萎縮

題目:Editorial:The Decline of Ear Surgery in the 21st Century
(社論之1: 21世紀耳外科將萎縮)
著者:Hughes GB (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and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The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Cleveland, Ohio, USA)
出處:Am J Otol 2000;21:1-2.
內容:本世紀極負盛名的兩位耳外科大師Ugo Fisch與William House最近相繼退休。他們在本世紀中已將耳外科學提升到登峰造極的境界,他們的貢獻應該仍會延續至下一個世紀;但耳外科的需求在未來卻將會減小,似乎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以癌症為例,將對癌細胞有反應的T淋巴球自淋巴結分離出,在質與量上強化後注入病人體內的所謂選殖(adoptive)式免疫療法將取代頭頸腫瘤的手術療法。聽神經瘤、血管球瘤及部份良性頭頸腫瘤,特別是glomus jugulare,權衡利弊得失之下,在下個世紀被gamma knife取代的機會很大。關於中耳炎,由於小兒時期的積極處理,成人的慢性中耳炎必會減少,疫苗的使用會更助長這個趨勢。手術技術進步將使得慢性中耳炎重複手術的次數大幅減少。藉著局部與免疫等療法來改變膽脂瘤內部的Langerhans細胞將改變膽脂瘤之行為,也會減少術後的殘存。由於優生保健,我們可利用基因工程的技術預先減少遺傳性的聽障。因了解如何預防聽覺細胞受損,加上可能發展出使聽覺細胞再生的技術,人工耳蝸等今日之星或許明日會漸趨黯淡。下一個世紀我們可能會發現Meniere氏病的起因以及內淋巴囊在內耳的角色。有鑑於心率調節器有效的以電生理的方式調節心臟的節律來維持穩定的心血輸出,對於突發性的前庭功能異常及眩暈,有朝一日我們會發展一套前庭節律調節器(vestibular pacemaker)來用。在美國,由於安全帶、氣囊及安全帽的使用,再加上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機構的努力,顏面骨及顳骨骨折的病例也將大幅減少。哈佛大學McKenna等發現耳硬化症的標本內有measles virus的存在,或許也可印證美國在近20年來由於疫苗使用減少麻疹發生率,也使得耳硬化症明顯減少的事實。由於耳外科的需求在下一個世紀明顯地減少,我們的孫子輩若想當個耳外科醫師,那他們必須要很傑出,因為位置可能不會太多。
摘譯者:林凱南
題目:Editorial:Please Don’t Close the Patient Office Yet
(社論之2:請還不要關掉您的診所)
著者:Jackler RK ( Editor-in-Chief, The Americal Journal of Otology.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and Neurological Surge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
出處:Am J Otol 2000;21:3-4.
內容:外科手術是一種技藝,多由上代流傳而來;在科技改變時,此技藝也隨之更新。因此現今我們做的終會被視為不合時宜或野蠻— 就像我們看待過去的某些事務般。Dr. Hughes舉出很多例證預測下一世紀耳外科的領域會萎減,我同意他的分析,但不同意他的結論。我同意技術會有很大的改變,但前途未必暗淡,很可能更光明更強壯。19世紀與20世紀前半,耳外科的中心思想是消彌耳部的感染症,50年代抗生素出現後,不少人預測耳外科將急速傾頹。這些悲觀的人當時並未預測到處理方式會由疾病的去除進步成機能的恢復— 鼓室成形術、聽骨成形術及鐙骨手術。一般而言,外科醫師偏向對目前使用方法的迷戀與執著,1905年Whiting寫的〝The Modern Mastoid Operation〞中認為這種手術(其實只是將mastoid cortex敲開)〝a life saving measure few surgical procedures rival and none surpass in efficiency〞。但外科醫師對於未來的預測也不比占星家高明多少,1935 Guggenheim對otosclerosis寫道:〝There is no treatment for otosclerosis, and the only hope of an effectual treatment ever being evolved lies in research. The first step is to discover the etiology.〞雖然人們在50年代後期就開始征服otosclerosis,但至今我們對它的etiology的瞭解也沒有比1935年時多了多少。事實上50年前也沒有人預知今日的cochlear implants, computer-guided navigation, surgical lasers, brainstem implants等的發明。我非常同意Dr. Hughes有關於腫瘤與炎症處理方式在下一世紀會有很大的改變。但我認為聽力機能的改善應該還有相當大的空間—聽力輔助裝置之科技目前還是在它的幼兒期,我們可以隨著微電子學的進步做得更完美。在下一個世紀我們會發展出使微機械、藥物以及gene vector安全進入內耳的方法,助聽器也會被植入物取代。今日老耳科醫師嘆說〝那些傳導性聽力障礙的病人到那裏去了?〞下世紀末或許會變成〝那些感覺性聽力障礙的病人到那裏去了?〞
評論:著者雖說預測不準,自己卻也做了一些預測。我覺得呂光薰醫師講得很對,〝現在少年的ENT醫師好像都不會拿耳屎?〞這也是我感覺到的我們這裏一個非常大的改變之一。
摘譯者:林凱南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